高标准农田建设:从规划到管护,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
元描述: 深入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、融资、监管和管护等关键环节,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,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创新做法,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参考。
引言:
高标准农田建设,作为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,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。截至2022年底,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,为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。然而,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,如资金投入机制不稳定、监管力度不足、重建轻管等问题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确保高标准农田发挥长期效益,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。
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个环节,从规划、融资、监管到管护,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,并结合各地创新做法,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参考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:农民参与,共建共享
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,更是一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。因此,尊重农民意愿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的关键。
土地数字化改革:集碎为整,平衡利益
我国农民耕地面积普遍偏小,小田块、小农户难以应对自然灾害,也难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“集碎为整”理念,通过土地数字化改革,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,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也有利于提高抗灾能力。
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为例,该区通过土地数字化流转,将农民的土地登记并由村集体集中管理,实现“确权不确地”。农民根据登记的耕地面积获得收益,不再区分物理意义上的小田块属于谁。对于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,村集体则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,将边缘零散地块分配给他们,确保他们有良田可种。
种粮主体参与:需求导向,提升效率
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,种粮主体的需求也得到充分重视。以湖南省宁乡市为例,当地在项目建设之初,水泵的设计位置在田块两边,但经过走访沟通,发现种粮主体普遍希望将水泵放在田块中间。设计单位据此进行了修改,让农业设施更加实用、高效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的“集碎为整”理念,通过土地数字化改革,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,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也有利于提高抗灾能力。
创新融资模式:多元投入,共克难题
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巨大,需要多方参与、共同投入。近年来,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,有效缓解资金压力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。
财政资金投入:加大支持,提升标准
近年来,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,并取消了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。例如,2023年,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,为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金融资本参与:信贷支持,助力发展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《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,强化对高标准农田、种业振兴、产业发展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融资支持。
社会资本参与:PPP模式,共建共赢
一些地区探索“财政资金+金融资本+社会资本”共同投入机制,支持种粮大户、农民企业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先建后补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。例如,湖北省当阳市政府组建成立当阳市沮漳农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,与农业开发银行联合融资,专门负责高标准农田项目中的“旱改水、耕地增减挂钩”等项目资金筹措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多方参与、共同投入。近年来,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,有效缓解资金压力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。
高标准农田监管:全过程监督,确保质量
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、项目点多面广,必须强化全过程全环节质量监管,确保建设质量,杜绝偷工减料、豆腐渣工程等问题。
建立监管机制:规范流程,加强监督
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要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,创新监管手段,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,严厉打击围标串标、违法分包等行为,加强施工中的现场检查,进一步完善工程验收制度、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,严把验收关。
发挥平台作用:技术支撑,提升效率
要强化农田建设监管力量,发挥好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作用,提高监督实效。同时,制定相关制式合同,供地方规范使用,避免因合同条款不规范导致的纠纷。
专业机构参与:第三方监管,确保质量
一些地方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工程监理,确保设计方案落地,建设过程不走样。例如,湖南省长沙市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,实现高级职称专家主要环节所有单项工程监管全覆盖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、项目点多面广,必须强化全过程全环节质量监管,确保建设质量,杜绝偷工减料、豆腐渣工程等问题。
高标准农田管护:建管并重,发挥效益
高标准农田建设,三分靠建、七分靠管。建后管护不到位,会造成设施损坏、功能退化,影响高标准农田的长期效益。
落实管护机制:责任到人,确保长效
要严格落实“县区负总责、乡镇为主体、村级落实”的建后管护机制,并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和管养分离,推行骨干工程运行维护的专业化、物业化式管理。
保障管护资金:专款专用,确保到位
建议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中提取1.5%至2%作为建后管护资金,允许项目建设结余资金作为重要补充,由中标承建单位预留一部分工程价款作为后续管护责任保证金,确保后期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落实到位。
强化用途管控:确保粮食生产,发挥效益
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,实行“一张图”管理,明确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,强化用途管控,给予特殊保护,确保长效利用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,三分靠建、七分靠管。建后管护不到位,会造成设施损坏、功能退化,影响高标准农田的长期效益。
关键词:高标准农田建设
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做法,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
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主要包括:
- 田: 土地平整、土壤肥沃、排灌系统完善;
- 土: 土壤改良、地力提升、有机质含量增加;
- 水: 水利设施完善、灌溉系统高效、水资源利用率提高;
- 路: 田间道路通畅、方便机械化作业;
- 林: 林网建设合理、防风固沙效果显著;
- 电: 电力供应充足、方便灌溉和机械化作业;
- 技: 科技应用推广、农业生产效率提高;
- 管: 建后管护制度完善、设施维护到位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
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以下意义:
-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: 提高粮食产量,稳定粮食供应;
-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: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增加农民收入;
-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: 防治水土流失、改善土壤质量、保护生物多样性;
- 促进乡村振兴: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、增加农民就业机会。
常见问题解答
Q1: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来源有哪些?
A1: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、地方财政资金、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。各地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,确保项目资金充足。
Q2: 如何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?
A2: 应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质量监管长效机制,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、施工过程监管和验收环节把关,杜绝偷工减料、豆腐渣工程等问题。
Q3: 如何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建轻管问题?
A3: 应严格落实“县区负总责、乡镇为主体、村级落实”的建后管护机制,保障管护资金到位,确保设施维护到位,发挥高标准农田的长期效益。
Q4: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民有哪些好处?
A4: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增加农民收入,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促进农业产业发展,增加农民就业机会。
Q5: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何关系?
A5: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,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促进农业产业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。
Q6: 高标准农田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A6: 未来,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,引入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术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。同时,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结论
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。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,加强顶层设计,完善制度建设,创新工作机制,切实保障资金到位、监管到位、管护到位,确保高标准农田发挥长期效益,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我们相信,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,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将持续提升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